醉驾入刑一年来 浙江无锡查处1490名醉酒驾驶人员
去年5月份“酒驾入刑”开始实行。一年来,关于酒驾的话题层出不穷,有人因为醉酒驾驶受到了法律惩罚,有人吃饭闻酒变色,也有人庆幸不再遭遇劝酒。近日武汉对醉虾、豆腐乳等食物进行了测验,发现一些食物吃后很容易让人“被醉驾”。无锡是否也有相同的情况呢,一年来醉驾查处情况如何,记者5月2日就此进行了采访。
查处:一年查获醉驾1490人其中有开摩托车的
据悉,从去年5月份至今,全市一共发现了1490名醉酒驾驶人员,全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。据介绍,这些酒驾者一部分是驾驶汽车,还有一部分是驾驶摩托车。其中,有一些驾驶人在交巡警部门不定期的各种规模酒驾整治中被查获,还有不少驾驶人虽然侥幸没有遇到警察临检,但是在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,也被发现有醉驾的违法行为。例如今年1月5日晚上,陈某和谢某在会车过程中发生了碰擦事故,两人下车后不久就扭打在一起,之后被闻讯赶到的民警分开,经过检测,结果两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竟然都超标,均构成醉驾,为此陈某和谢某都受到了法律处罚。民警表示,现在不少市民对酒驾行为的举报意识很强,发生交通事故后,事故一方发现对方有喝酒的嫌疑,或者争执过程中周围市民发现开车人神情异样的,都会主动向警方反映。前不久,外地城市有人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后谈价钱想要私了,就被路人看到后拍下来发到网络上,这些都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抵制酒后驾车的良好氛围。
问题:不胜酒力吃菜“被醉驾”会受处罚吗
醉虾、啤酒鸭、酒酿、酒酿圆子、酒心巧克力、藿香正气水、口气清新剂、漱口水……这些都是含有酒精的东西,如果碰巧有人因此被测出“醉驾”该怎么办呢?
记者联系了市公安交巡警支队,有关民警表示,之前也有市民提出过类似的疑问,实际上在酒驾整治过程中,这种情况是很少会遇到的。民警介绍,平时向市民现场演示查酒驾的时候,都是使用度数很低的啤酒,但是刚喝过的志愿者就会被测出酒精超标,同样,吃完含有酒精的东西后,短时间内由于嘴里酒精味很重,也容易被测出是“醉驾”。但是遇到这种情况,驾驶员可以对自己到底有没有喝酒进行解释。民警在处理这一问题上还是比较人性化的,如果驾驶员反映没有喝酒而只是吃了东西,那么会给他喝点水后再进行检测。而且检查的结果以血检为准,一般吃了含有酒精的食物,血检是不会显示为酒驾的。“当然,有的人就是一杯倒的体质,虽然摄入酒精不多,但人已经不清醒了,那么肯定也不能开车,对于这一点驾驶人应有足够认识。”
现象:担心“被醉驾”他吃东西格外小心
武汉的这项测试显示,有人吃了5只醉虾之后测出来就远超过醉驾标准,而吃豆腐乳、啤酒鸭、米酒则比较安全,不会导致醉驾。测试还显示,人在酒后喝可口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不能降低体内的酒精含量,反而会使其升高。这一测试提醒人们即使不喝酒,如果吃了含有酒精的菜、小吃或者药物,开车也可能会被查出是饮酒驾驶,甚至是醉酒驾驶。众所周知,每个人对酒精的适应程度不同,那么真的有人会仅仅因为吃菜就醉倒吗?
“这个说的就是我呀!”市民周先生感叹,自己只要吃到含有酒的东西就会有反应,“明明没喝酒,可是会眼睛张不开,身体发软,心跳加快,就是一副喝醉酒的样子”。有一次周先生和朋友吃饭,一桌人除了他酒量都非常好,席间喝掉了几瓶白酒和几箱啤酒,众人看起来还很清醒,可是他仅吃了几碗酒酿圆子却醉倒了。周先生笑称,宴席上的金花菜他吃多了也会醉,要是吃三四只醉虾就更不行了。自从自己拿到驾照后,他吃东西的时候就越发小心了。“也许是体质特殊吧,不过我也遇到过更不胜酒力的人,只要闻闻酒味也会醉的。”
餐桌上,“我开车”成为拒酒挡箭牌
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市民对“醉驾入刑”的看法,得到的回答是餐桌上的酒风变得文明一些了。
据了解,“我开车”逐渐成为宴席上的热门挡酒词,而且被采用率也越来越高。市民刘女士说,这次“五一”节的时候亲戚聚在一起吃饭,男男女女一桌人居然没有人表示要喝酒。刘女士说,几家人都开了车出来,开车的人就很自觉地点了茶水和饮料,而且开车的多是家里的男主人,这样一来,剩下的人中喝酒的就更少了。“要是在以前,亲戚聚餐不喝酒是不可能的,现在反倒是慢慢习惯了,大家都很注意交通安全。而且现在很多人注重保养身体,知道喝酒伤身,亲戚间氛围宽松,能不喝酒就不喝了。”刘女士认为,本来喝酒就是为了热络气氛联系感情,无酒不成席的老习惯能改一改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。